曲靖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稿件:三线建设下的曲靖

作者:admini
左侧宽880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国际环境不断恶化,新中国面临各种强大外来势力的包围。为了应对这一严峻形势,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迁移过程,即三线建设。这是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主要涉及中国中西部的13个省区。而云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了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

  曲靖市,作为云南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深度参与了这一历史性的建设进程。在曲靖的群山环抱之中,多家军工企业选择在这里建造,如原国营云南机器五厂(军工代号“9807厂”)等。这些企业在鼎盛时期拥有数千名职工,生产的迫击炮等军工产品在抗美援越、抗美援老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为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国际局势和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转变,这些三线军工企业在80年代开始慢慢向民品转移。尽管转型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如产品未得到市场认可、连续亏损等,但这些企业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和所做的贡献是不可忘却的。

  在曲靖的三线建设过程中,不仅推动了当地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也为民族团结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汇聚在曲靖,共同为国家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这一过程中,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共同奋斗,形成了深厚的民族团结情感。

  此外,曲靖市在开展三线建设期间还积极维护地区民族团结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组织各类文艺演出,通过歌曲、舞蹈、小品等形式宣传三线建设的意义,定期放映与三线建设相关的电影,增强职工的国家意识和战斗精神。积极的宣传教育,到处可见振奋人心的标语和口号,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这些努力不仅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为同时期全国范围内的民族团结事业树立了典范。

  曲靖市在三线建设时期不仅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民族团结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历史时期的故事和经验对于我们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标签:

左侧宽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