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的农场)
随着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废弃物处理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生态建设的关键环节。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畜禽粪污年产量达30.5亿吨,但综合利用率为78%,未有效处理的污染物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持续威胁。在此背景下,成都膜普基于自主研发的中空纤维膜技术,推出新型养殖废弃物处理方案,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可行路径。
技术创新:高效分离实现资源再利用
中空纤维膜技术通过孔径0.01-0.1微米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膜组件,可在常温条件下实现固液高效分离。该技术将粪污处理周期从传统发酵法的15天缩短至72小时,大幅提高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氨氮浓度明显下降,处理后水质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要求。分离出的固体有机质经堆肥后可制成符合NY525-2021标准的商品有机肥,液态部分可直接回用于养殖场冲洗系统,形成闭环资源化利用。
行业痛点:处理成本与效率双突破
传统养殖场普遍采用厌氧发酵或干湿分离机处理废弃物,存在能耗高、膜污染快等瓶颈。成都膜普自主研发的中空纤维膜将抗污染周期延长至18个月,配合分流、错流过滤工艺,降低吨水处理能耗。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测算,该项技术可使中型养殖场年运营成本大幅降低,投资回收期有效缩短。
政策推动:技术落地加速产业升级
2023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业农村部计划在2025年前建设200个绿色种养循环试点。目前,成都膜普计划与全国多个省级农业园区达成合作。扩大膜系统的处理规模,提高年减排COD总量。合作落实后,产出的液态肥有望满足周边农业设施的用肥需求。
中空纤维膜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正在改变传统养殖污染治理模式。随着《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等政策的深化实施,该项技术有望在未来三年覆盖全国30%的规模化养殖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环境解决方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