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Co模式继续在国内生物药业的BD交易中掀起热潮。
1月10日,科伦博泰对外宣布,已与和铂医药及Windward Bio AG就由许可方共同开发的抗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单克隆抗体(mAb)SKB378/HBM9378订立独占性许可协议。
继2022年将一系列ADC产品授权给默沙东之后,科伦博泰后续产品管线的国际化进程备受业内关注。此次交易也是科伦博泰首次在自免领域的管线交易,更是响应了最新的NewCo合作。
9.7亿美元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
围绕这次交易,NewCo公司Windward Bio获授予SKB378/HBM9378在全球(不包括大中华地区及部分东南亚和西亚国家)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的独家许可。
作为回报,科伦博泰将收取最高9.7亿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SKB378/HBM9378净销售额计算的个位数至双位数百分比分级特许权使用费。首付款及近期付款合计4,500万美元,包括现金对价和Windward Bio母公司的股权。若 Windward Bio 近期发生控制权变更或与第三方订立分许可协议,科伦博泰亦有资格向 Windward Bio 收取额外款项。
据了解,Windward Bio是一家针对晚期免疫性疾病患者,专注于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新药研发的生物技术公司。这个团队背后的组成人员是一支在药物发现、开发及商业化上拥有深厚专业知识的生物制药高管团队领导。在过往的履历中,该团队累计推动了超过15款产品上市,并完成两次纳斯达克IPO以及两次出售。目前,Windward Bio正在将一种具有同类最佳潜力的TSLP单克隆抗体推进至2期研发阶段,并打造免疫疾病的新型长效双特异性药物项目。
正如当下非常红火的NewCo模式一样,就许可协议,Windward Bio宣布完成了2亿美元A轮融资。此轮融资由OrbiMed、Novo Holdings及Blue Owl Healthcare Opportunities领头,SR One、Omega Funds、RTW Investments、Qiming Venture Partners、Quan Capital及Pivotal bioVenture Partners共同投资。
科伦博泰对外称,此次合作将使科伦博泰能够与Windward Bio共同围绕SKB378/HBM9378进行联合开发,并推向全球市场,实现商业价值。
雅法资本合伙人张艺林认为,对于科伦博泰与和铂医药这样管线较多、研发能力强的企业来说,通过NewCo可以很好地既分散单一研发风险、同时确保补分后端收益。对于投资人来说,TSLP这样的靶点理解充分,市场认可度高,属于DeRisk资产,后续不管是哮喘还是COPD都有充分的市场想象空间,是很好的NewCo投资标的。
在国内,恒瑞医药、康诺亚、嘉和生物、岸迈生物和维立志博等国内创新药企业也通过NewCo模式成功实现海外拓展,ADC不再是唯一占据主导地位的交易对象。“这些案例表明,NewCo合作模式正逐渐成为国内制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张艺林说。
据了解,SKB378/HBM9378是科伦博泰与和铂医药共同开发的项目,双方平分全球权利。SKB378/HBM9378是一种新型的重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mAb),能有效结合TSLP配体,通过阻断TSLP与TSLP受体的相互作用,抑制TSLP介导的信号通路。SKB378/HBM9378经过改良,达到延长半衰期及抑制作用因子的效果,并以皮下注射方式给药。
目前,科伦博泰重点布局肿瘤、自身免疫、炎症和代谢等重大疾病领域,在自身免疫领域有着明确的研发目标和战略。2024年11月,SKB378/HBM9378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IND已递交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此外,该公司也已完成基于NMPA批准的IND于中国健康受试者中开展的用于治疗中度及重度哮喘的1期临床试验。
MNC持续在中国"扫货"
跨国公司在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扫货热潮”仍在持续。
据Dealforma统计,跨国公司目前引入的交易项目中,约有31%来自中国,早在2019年,交易数量还是为零。另一家海外媒体BioSpace近日以长文《Big Pharma Rushes to China for Deal Prospecting Despite Regulatory Uncertainty》介绍了2020年至2024年中国授权转让交易单价增幅和全年所有来自于中国的交易增幅。交易单价量从2020年101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389亿美元;全年总额从2020年的605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3,885亿美元。
中国持续鼓励创新的政策调整吸引了大型制药公司的关注。在2024年的最后几周,多家制药公司与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围绕ADC达成了合作协议。Evaluate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ADC临床试验管线源自中国或与中国公司合作。
2023年,总部在中国的公司启动的临床试验数量增长了28%,而全球总体临床试验启动数量却下降了15%。全球约1/4的早期发现和临床试验正在中国开展。来中国"扫货"的MNC不仅关注肿瘤学领域,还签署了肥胖、免疫学和心血管代谢疾病领域的合作协议。它们寻求在中国已在进行早期研究并获得坚实数据的资产,以带到自己的国家或全球开发后期临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