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持续深化“双减”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近期,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话题引起广泛关注。《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目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数量攀升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如何守护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我们家长怎么做?
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以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
我们采访南京向祖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帅先生,马总不仅是资深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师,更是精耕在教育领域的资深人士。
记者:我们如何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向祖教育马帅: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真的是当下的孩子心理太脆弱,是陶瓷心、玻璃身,说不得碰不得吗?还是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爱”让他们感到窒息 ?
1、精神心理需求的增长:可能很多家长会疑问,我们小的时候没有丰富的物质条件,甚至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服,可是也没有出现心理问题啊,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这么好还会有心理问题?其实家长们恰恰错了,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求满足了,对于精神心理需求的需要就会逐渐增加,所以时代不一样了,孩子们对于心理的需求和我们小时候也不一样了,心理需求包括归属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现实。作为家长不能还停留在以前的意识和观念中,在平时的生活和教育中要关注到孩子的心理需求,理解并协助孩子解决好心理需求。
2、忽略心理能力的培养:孩子的成长包含心智的成长、社会经验的成长、人际交往能力的成长、让自己开心能力的成长、爱与被爱能力的成长、承受挫折能力的成长、自我认知能力的成长……尤其是在生命的早期,有一定宽度的生命体验是非常必要的,这些心理能力的培养不仅为将来他们的成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使生命更能抵抗挫折,而我们现在的孩子早早就进入早教中心、兴趣培养班、补习班,家长和老师们对于成绩的过早关注,在学业上的过度投入,剥夺了孩子们很多心理能力的成长和发展,这是造成当今孩子心理脆弱的重要原因,作为家长们在内卷的同时要尊重孩子心理发展特点,在不同的年龄完成孩子心理能力的塑造。
3、不当的教育方式:有些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过度溺爱,造成孩子性格上任性、霸道,遇到挫折时的承受能力便会较差;有些家长过度夸赞,导致孩子的自负心理,如果孩子在社会生活中遇到了比自己优秀的人,往往会使孩子从心理上无法接受;有些家长过度保护使孩子对家长的照顾产生了依赖的心理,个人能力不足;而有些家长则是过度要求,奉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教育理念,往往会导致孩子在日后的生活中遇到失败时倍受打击,心理便会越来越脆弱。所以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注重孩子个人能力的培养,自信、乐观、坚毅,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即使遇到挫折孩子也有信心去面对,有能力去克服,有方法去解决。
4、单一的评价体系:现在的学生从上幼儿园开始,择校、重点校、兴趣班、补习班,奥数班,学业压得学生闯不过气来,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家长们只关注到孩子的学业成绩,学习好就是好孩子,学习不好就是差孩子,孩子其他的优点没有人在意。社会的单一评价标准让父母高度焦虑,这种焦虑即会破坏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自然得传递到孩子身上,让很多孩子的心态失衡,心理脆弱也就在所难免。作为家长和老师要想孩子健康成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让孩子能够对自己有客观的评价、合理的要求,适当的期望、可达的目标。
5、过多的信息植入:在信息化的时代,孩子们不可避免的接受到了各种信息,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小的时候懂得太多,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可能还生活在象牙塔里,而现在的孩子可能从小学就感受到了社会残酷的竞争、接触到了纷繁的社会现象,但他们还不具备成熟的心智,对于纷繁复杂的信息分辨消化的能力还比较弱,也就更容易产生比较偏执的认知、比较极端的情绪和更加复杂的内心冲突。作为家长要注意避免孩子被一些不适合相应年龄段的信息直接冲击。
当然还有很多复杂的家庭环境及千差万别的个人因素导致承受压力的能力的巨大差异。但做为父母做为成年人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一味的抱怨现在的孩子太脆弱,而是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给到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真正需要的爱、尊重和自由,以便他们成长自己的内在力量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在环境,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
记者:感谢马总接受我们的采访!
马帅:谢谢大家,在孩子未来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平等地对待我们的孩子,把我们的孩子“假设”成我们社会上的朋友,从人格上尊重他,同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树苗弯了,总需要外力才能正回来。再次感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