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诺威盛:大孔径专科化CT领航者

作者:yixian
左侧宽880

  1980年代,磁共振进入临床,有人感叹有辐射的CT"已死"。显然,事实并非如此。作为医院最赚钱的设备,得益于巨大的用户需求,CT不仅活得很好,而且越来越好。

  每一代CT新技术,提高了检查效率和图像质量,减少了辐射和造影剂剂量,拓宽了应用领域。随着CT应用场景不断被拓展,通用CT已不能满足日益个性化的临床需求,又衍生出多种专用CT,这便是市场成熟的表现。

  有趣的是,在通用CT越来越卷的今天,被“逼”出来的专用CT赛道,反而可能越走越宽。

  1两条路线

  我们坚信,作为最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之一,CT早已从当初的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巨树,虽已风雨兼程半世纪,但美人依旧。

  我们认为,CT正朝着以下方向前进:更高清的图像,看得清看得准比什么都重要;更低的辐射剂量,体现了ALARA原则下的人文关怀;更高效的检查,高通量扫描是真实临床刚需;更标准的图像,为多中心研究提供影像保证;更强大的功能,精确诊断有助于减少重复检查;更多应用场景,个性化临床需求将越来越重要。

  我们发现,从这些方向中,显著衍生出两个重要发展方向:通用CT和专用CT,并催生出了相应的商业模式。

  通用CT

  根据沙利文统计,从全球市场角度,2021 年全球CT市场规模近92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超过 110 亿美元;从中国市场角度,2021年,中国CT市场总销售量为6889台,预计2025年将达到10445 台。

  巨大的市场体量持续驱动着CT技术升级,近几年更从能量积分CT迈向光子计数CT。毫无疑问,CT的未来一定是光子计数CT,因其能带来超低辐射剂量、零电子噪声、微米级空间分辨率、多能量成像与超高定量精度,不仅能发现微小、隐匿性病灶,也使其从结构成像更好地迈向功能成像。

  由于其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我们对光子计数CT充满期待;由于其技术难度过大、价格过高,我们对光子计数CT保持慎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通用CT市场都将是能量积分CT和光子计数CT并存。

  CT行业的两条基本路线(原创)

  专用CT

  长期以来,主流厂商都将精力聚焦在通用CT,却对专用设备一直持慎重态度。原因有二:1)他们在通用CT上已占有足够市场份额,创新动力不足;2)为特定临床场景定制CT,需要重新组织供应链、定制部件等,追求利润和市场前景的他们不想“冒险”。

  然而,在CT渐呈高度同质化的今天,专用CT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比如,以放射治疗和微创介入为导向的定位CT、以急诊和ICU为应用场景的移动CT、以诊疗一体化为目的的术中CT、以负重位成像为特色的垂直CT。

  更重要的是,全球范围内对专科CT的需求很大,比如骨科、放疗科、介入科,等等。专科CT的出现,将成为新的CT市场增长点,继续渗透各级医疗机构。

  纵观全球市场,能在通用CT市场站稳脚跟、并依靠核心技术持续深耕专科CT的企业屈指可数,国内仅有赛诺威盛,其“专科领航”战略已逐渐成型,形成了阶梯组合式商业模式:先通过常规CT维持日常运营,又通过专科CT攻克三甲医院等“高净值客户”,再通过专科CT建立的行业影响力反哺通用CT,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2稳中求进

  自2016年推出第一台76cm大孔径诊断级CT,到现在的82cm超大孔径的顶级512层CT,金钗之年的赛诺威盛通过稳扎稳打,已取得了非常傲人的成绩。

  很多人知道的是,得益于其高性价比、高可靠性、高用户体验,赛诺威盛的口碑非常好,从我们采访到的用户评价就可见一斑。

  根据沙利文报告,自2020年以来赛诺威盛的国内市场一直位居国产前5,2023年更是冲进国产三甲,仅次于联影和东软;与此同时,其动物CT市场始终位居国产前2,出口业绩始终位居国产前3(其中出口业绩已占总业绩的50%以上,海外市场表现堪称优秀),逐步在国内及国际市场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影响力。

  赛诺威盛82cm超大孔径的顶级512层CT(来自官方)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赛诺威盛的技术实力非常强,在行业内创造了多项纪录:1)中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能实现两种探测器工艺全流程的CT企业,且批量生产的CT探测器长期可靠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国内首个穿刺机器人上市,打造了国内首个CT引导机器人微创介入诊疗一体化解决方案;3)研制了中国首个智能呼吸同步系统,解决了呼吸运动带来临床痛点,助力CT引导下的精准诊疗;4)中国首家布局研发主轴承和滑环等关键零部件的CT企业,致力于核心部件国产化,并实现整机性能和成本更优化。

  除此之外,赛诺威盛也超前布局了光子计数 CT 整机与核心部件研发项目,以便在下一代CT到来之际始终坐稳CT牌桌。

  赛诺威盛在产品和技术上的突破,也折射出了国产CT的飞跃。同时,也正是得益于这些技术积淀和行业深耕,才让其能更好地发力专科CT。

  3专科领航

  与其他CT企业不同,赛诺威盛从成立伊始就瞅准了CT发展趋势是“个性化、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制定了“诊疗一体、专科领航”战略,并坚定执行,先后推出了覆盖常规诊断、放射治疗、微创介入的大孔径诊断级CT,覆盖骨科、消化科、体检中心的垂直CT,覆盖骨科的双足负重位骨关节CT,覆盖手术室的术中CT等细分领域产品。

  作为细分赛道的领导者,赛诺威盛之所以能成功,我们认为是因为其抓住了专科CT的三个精髓:

  超大孔径成像

  大孔径,是行业对专科CT的第一印象,因为常规CT的一机多用、放射治疗(常规放疗、质子治疗等)、微创介入(穿刺、消融等)等拥有广阔市场的领域均需要大孔径CT。

  从临床应用角度,CT孔径越大,其临床应用场景也越丰富。但,孔径越大,机架负荷越大,挑战越大。若仅用于常规定位尚且可行;但若做到高空间分辨率的诊断级大孔径CT,则并不容易,须重新设计整机架构,包括定制球管、高压、探测器、滑环、轴承、甚至机架等影像链核心部件。

  因此,为更好满足临床需求,我们能看到赛诺威盛CT清一色均是大孔径,无论入门级还是高端产品,比如其82cm孔径512层CT也是高端CT中孔径最大的。如今,赛诺威盛更推出了100cm的全球最大孔径诊断级CT。

  我们很好奇为什么是100cm,而不是其他更大的数值。赛诺威盛的答复是:1米大孔径是应用场景最大化和用户效益最大化的极致。从研发角度,由于定制了所有组件,确实可以做到110cm甚至更大;但站在医院角度,还要综合考虑占地面积、装机便利、用户体验等因素。比如,不能超过医院现有的机房环境和装机条件,不能影响用户现有的CT使用体验。

  站立位成像

  自2016年世界第一台全身站立位螺旋CT原型机诞生后,以站立位成像为特色的垂直CT成为近年来的行业热点。

  从成像原理角度,垂直CT几乎是站位成像的最优解,我们预言未来的全身CT=立位CT+卧位CT,以后每个三甲医院都将会有站立位CT。

  因此,为更好满足临床需求,赛诺威盛推出了中国首台100cm超大孔径全身螺旋垂直CT:OmegaCT One,引领专科CT的发展。

  因为,站立位CT在骨科成像领域有显著优势,无论是关节外科、足踝外科,创伤骨科,还是脊柱外科;在以头部、胃肠为代表的解剖成像领域有显著价值,意味着可用于神经科、整形科、消化科、体检中心等;在COPD、子宫盆底脱垂为代表的功能成像领域有显著价值,意味着可用于呼吸科、妇产科、肛肠科等。

  此外,中国专家将有机会率先挖掘站立位CT成像的“产学研医”,会出现涉及全身各部位的卧位和立位的成像对比数据库,会出现卧位和立位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而这些都将出现赛诺威盛的身影。

  赛诺威盛100cm超大孔径全身螺旋垂直CT(来自官方)

  此外,为更好覆盖以关节外科、创伤骨科、脊柱外科、足踝外科为核心的大骨科这一全球第三大患者群,赛诺威盛又推出了中国首台双足负重位骨关节CT:SigmaCT 720。

  尽管国外也有类似产品,但大部分均是10年前老产品,缺乏足踝分析等后处理功能,SigmaCT 720的出现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更重要的是作为垂直CT的补充,骨关节CT不仅更便携,还弥补了手、膝、双足等领域通用CT无法解决的超高分辨率成像问题,有助于专家在足踝、关节等领域实现临床和科研突破,推动专科化医疗装备产业格局深度变革。

  赛诺威盛双足负重位骨关节CT(来自官方)

  术中诊疗一体

  除大孔径成像和站立位成像外,CT的又一个大的细分赛道是手术室。从诊疗流线角度,术中CT系统终结了传统医学模式,可在术中实时、快速完成CT检查,避免二次转运风险,提高诊疗效率和精准度,是未来手术室发展的标配。

  目前,术中CT多应用于复合手术室,以通用CT和滑轨CT为主。为解决术中CT适用临床应用场景少的问题,赛诺威盛推出了大孔径多体位CT:InsitumCT Zero;为解决术中CT使用效率低的问题,又着手开发大孔径移动术中CT,初步完成了在术中诊疗一体化方面的布局。

  赛诺威盛术中移动CT和多体位CT(来自官方)

  4背后意义

  近几年,“换道超车”特别火,其中典范便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我国短时间内很难追得上欧美百年积累;但在新能源研发赛道,大家在同一起跑线,我们可以纵情驰骋。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早已引领全球,几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身影。

  从“弯道超车”到“换道超车”,从红海厮杀到开拓新蓝海,中国企业另辟蹊径,发现了新愿景,同时也成就了新的自己。

  对于CT亦是如此,我国当然要大力支持发展专科CT,原因有三:

  一方面,由于GPS的强大,作为“后来者”的国产CT很难在全球中高端市场实现较大突破,但专科CT则有助于国产CT在全球建立行业影响力。比如,在CMEF现场,垂直CT、骨关节CT获得了很多“老外”的驻足。此外,由于东西方人的体质和习惯差异,站立位CT可能会成为“墙内开花墙外红”的国产影像代表。

  另一方面,由于大骨科、手术室、放射治疗、微创介入、急诊ICU、体检中心等临床应用场景,尽管比不上通用CT,但专科CT的市场同样也有巨大市场容量。此外,相较于通用CT,专科CT的附加价值更高,支持专科CT也符合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

  再一方面,高端医疗装备产业链一直是我国痛点,必须着力解决。通过发展专科CT,能带动核心部件国产化,使产业链上下游合力形成优势,为以CT为代表的国产高端医疗装备行业发展带来了鲶鱼效应。(文章来源: 医工研习社)

标签:

左侧宽880